再做貼牌車? 

普騰的前路在何方?

這已成為全國上下關注的課題,普騰控股的股價就是最佳的晴雨表。也因此我們與普騰前首席執行員丹斯里馬哈里爾再作一次近距離接觸,他的答覆也讓我們了解到,為什麼當年普騰會與德國的福士偉根開始洽談。

如果你說普騰汽車爛市與品質惡劣,但從德國、美國與法國3家海外著名車商表示有意入股,就可反映出普騰還有可取的優勢,至少一個價值過億的全方位製車廠,還有大馬可作為一個東盟大市場的跳板石,已經是一大賣點。德國福士偉根重新啟動與普騰洽談,你不得不承認普騰是擁有一定的籌碼。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本地兩家財團也有意混入戰局中,愿意充當普騰的「枕邊人」。其中較可玩味的是汽車入口准證(AP)大王的納西慕丁,已開出入股普騰的妙方:組裝不同公司的「貼牌車」、出口到第三國家,潤飾現有的車款設計。

從當年因引進過低靠岸價的韓國汽車開始,以致普騰價格競爭力相對失色后,納莎的拿手好戲是「低價」,過后才開始組裝汽車,正式來說只有5年的組裝經驗,然而如今已反客為主,更立意主掌普騰,市場無不訝異于納莎集團這番「豪情」。

但是豪情背后是否經得起考驗?納西慕丁所提出的方案,也不是普騰一直以來的策略嗎?

別忘記普騰成立時,是甘心做日本三菱的貼牌車起家,在2004年時才與三菱脫離夥伴關係。第二國產車如今是以Myvi一枝獨秀,實際上是日本大發(Daihatsu)汽車血統獨撐大局,市場受落的潛在因素,都因這些「媚外情意結」在作祟。

普騰目前研發自己的引擎,是朝著製車方向發展,如果依照納莎的意愿來行事,不只是停頓,而且是倒退。

無論如何,廣大消費者關心的只是普騰車價與品質,普騰是否應由本地人主導已成為次要。我當然希望政府在下個月公佈普騰的策略夥伴時會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前提是普騰的主導權花落誰家,都應從大眾利益來出發,畢竟在過去20余年來普騰已成為納稅人的「貼錢車」。

0 把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