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BOH主席崔斯坦:生存下來就是成就!




一號人物:拿督崔斯坦.羅可素
BOH種植公司主席


人物誌:
姓名:拿督崔斯坦.羅可素(Tristan  Beauchamp Russell)
年齡:80歲
現職:BOH種植公司主席
家庭:2名兒女,女兒卡羅琳(BOH種植公司首席執行員)、兒子約翰(主責BOH種植在澳洲的業務)
學歷:劍橋大學英國皇家農業學院
經歷:
─吉隆坡出世、南非成長
─1954年英國學成返馬,出任經理助理,1年前後調返總公司市場營銷部
─1969年,其繼父兼BOH時任主席逝世,繼承BOH及AJ.Russell公司主席一職至今。





報導:陳富雄、蘇正義


 


慢斟細酌一杯BOH紅茶,可品嚐到口感酸甜苦澀的立體空間表現,而徜徉金馬崙高原的BOH茶園,在層巒疊翠間,是否可感悟到一個家族在茶園的興衰?

BOH茶園可說是金馬崙高原的靈魂,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茶園是由英商J.A羅可素在1929年時獨具慧眼開發,其獨生子拿督崔斯坦輾轉間於1969年接棒後,如今再交棒女兒卡羅琳掌舵,是大馬罕見的洋人執掌的企業。

行事低調的崔斯坦在一項罕見的訪問中,對《東方日報》談起往事、羅可素家族的傳奇,如何胼手胝足打響BOH的品牌,即使BOH已在大馬家喻戶曉,但他僥倖之餘,不禁感嘆:「能倖存下來,已是一項成就。」



80歲的崔斯坦目光如炬,談鋒穩健,說起BOH的故事,仍可感受到茶般的溫熱。

BOH種植公司在金山崙高原海拔5000英呎坐擁三座高原茶園,另外也收購兩座平原茶園(武吉基丹及武吉里丹),是全球少有一條龍作業的種茶公司,從種茶到包裝一手包辦。

創辦人J.A羅可素該是未料到種茶,會是該家族生意未來的「撲滿」。他在1933年遽逝後,其錫礦業、煤炭界、地產發展所創立的商業王國崩潰,BOH茶園成為該家族碩果僅存的生命線。

鬢絲幾縷茶煙裡,崔斯坦流年不覺已皤然,他唏噓地說,「當『馬里安煤礦公司』(雪州萬撓煤礦主要採礦商)倒閉時,我們只剩下BOH茶園,那是一段驚懼的日子…要生存下來,就是一項成就感──特別是要順應恆變的時勢。」

儘管BOH已獨佔大馬70%茶葉市場,更是國際知名品牌,但崔斯坦仍然誠惶誠恐。他在其吉隆坡安邦路的辦事處接受專訪時說,BOH目前需與許多跨國企業競爭,「他們比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在市場營銷上壓力更大。」

崔斯坦認為,怎樣拚市場是公司成功的關鍵。他在1954年從英國學成回國後到BOH茶園上班,他與營銷隊伍全國走透透,「可以說我對這國家太熟悉了,幾乎踏遍馬來西亞的任何地方。」



BOH先生成為大馬首位電視廣告卡通人物,至今仍膾炙人口,成為BOH的標誌。
BOH茶園迄今仍可看到可愛的BOH先生成為吉祥物,成為路向指示牌。



1970年代時BOH面對猖獗的「盜版」,為許多冒牌貨如「BOP」等冒出來,崔斯坦頭痛不已。當時電視機未普及,但BOH已開始打電視廣告,而且是一擲千金:1年2萬5000令吉。

這包括催生「BOH先生」卡通人物,是大馬首創用卡通來打廣告──一個頂著禮帽、佩戴領結的微笑紳士,如今還是金馬崙茶園遊客中心的吉祥物。他說,「當時只有1個電視頻道,1天只播4小時,2萬5000令吉一年是一筆大數目,但滲透率非常強。」

但催生這卡通人物,也面對反對聲音,「我們一直爭論是否要投資那麼多錢。」後來該廣告的標語是:不是『boop』,不是『bop』,而是「BOH」。」

崔斯坦說,羅可素家族在馬來西亞生活已有五代,「我的孩子約翰和卡羅琳是馬來西亞人,孫子也是,我們對這裡有歸屬感。」

可是他坦承總會有面對一些身份認同上的掙扎,例如,人人總是當他們是外國人。「人人說我是外國人,我接受,但這不重要。」

他說,羅可素家族生意歷經日軍佔據馬來亞時代、剿馬共的戒嚴、國家獨立、馬印對抗、大馬經濟的大起大落及新經濟政策等的挑戰。

「但我們能生存下來,除了我們有拚搏精神來求存,但最重要是我們面對不薄的待遇,生意沒有被國有化。如果我們在印度、緬甸或斯里蘭卡,又或是津巴布韋等國家有生意,我們可能已丟失了。在馬來西亞仍能保存著生意,是真的好運氣。」

如今BOH茶園的26%股權是由國民投資公司持股,崔斯坦說,與該公司的管理層合作良好。


 
J.A.羅可素在50歲時英年早逝,而來不及見到崔斯坦長大,然而崔斯坦已子承父業,如今已交棒予兩名子女,可說J.A羅可素的企業家精神仍然薪火相傳。


父親影響我至深

在怡保新街場,有一條街是「羅可素街」,即以崔斯坦未曾見面的父親J.A羅可素所命名。而吉隆坡舊火車站,是1910年J.A羅可素夥拍其弟弟菲立爾的承包公司所承建。

JA羅可素可說是大馬20世紀初傑出的歐洲殷商,卻湮減在歷史,幾遭遺忘。如今已83歲的崔斯坦,在訪談中提起其先父時說,「無疑地他啟發我很多。」

崔斯坦尚在娘胎時,其父已開發著BOH茶園,但他未及1歲時,父親突然患病去逝。崔斯坦之後隨其母凱特琳回英國,待其母於1939年改嫁,他就隨母親凱特琳到南非生活,直至到英國升學,專攻農科。

「在我小時,我的母親常對我說父親許多舊事。而我修完農科學院時,也有意識到有朝一天我會回馬來西亞。所以我回來這裡時,已滿腹期待。」

1954年崔斯坦返馬時先在BOH茶園當茶園助理,而公司主席就是其繼父威廉.仁美。他在回馬時,意外發覺當時的馬來亞比想像中好,只是當時因馬共而陷戒嚴狀態。

「我是在南非長大的,所以來到馬來亞時發覺一切都發展到有規模,相當意外。但更驚奇的是,當時人人都相處得很好。我以為會有敵對局勢,但完全沒有。」

一個年輕人,對當時一切感到新奇,偏偏當時他身處剿馬共的茶園。「在茶園過活時,我住在有人看守的別墅裡,又得學駕裝甲車去丹那拉打每週申領糧食,睡覺時還放把短槍在枕頭底下。」

至於為何崔斯坦當年為何沒留在倫敦或南非,他說,「我們的家族生意就在這裡,雖然在打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丟失了,而我父親在過世後幾乎也跨掉。」


J.A.羅可素在50歲時英年早逝,而來不及見到崔斯坦長大,然而崔斯坦已子承父業,如今已交棒予兩名子女,可說J.A羅可素的企業家精神仍然薪火相傳。


BOH創辦人J.A.羅可素:遺忘的傳奇

原名約翰.阿卓博.羅可素(John Achibald Russell)16歲來馬時,在船上已開始學馬來文及爪夷文,在「海峽貿易」工作時已自修中文,可說流利廣東話、客話、福建話及華語,也可以書寫中文。1904年創業成立泰英棧。

由於中文流利,他夥拍多位大馬華裔富商如陸佑、陳秀連、陸秋傑等,由錫礦業起家,之後獲得華資,而染指橡膠園煤礦、制作火柴(但失敗告終)、建築、房地產發展(發展及坐擁怡保新街場),加上4名兄弟在礦業、建築業各有所長而如虎添翼,而建立商業王國。

J.A.羅可素可說是因大馬天然資源佔盡優勢,同時因中文之便而造時勢的商業奇才,更有別於殖民地政府由英資贊助的外商公司。1929年他在5000英呎高的金馬崙高原開發茶園種茶,只靠一台蒸汽壓路機、幾隻驢子、一批勞工開發,如今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茶園。


治創新與效率於一爐建品牌

崔斯坦在接掌BOH茶園時,當時BOH的生產線仍屬小規模,而且是多運往外國市場如倫敦,本地市場小。這位少帥開始治創新與效率於一爐來建立BOH品牌。

當時BOH旗下另有一個「虎牌」茶,價位較低,但崔斯坦認為,應該為產品增值而催谷本地市場。為了打開本地市場,崔斯坦聘用廣告社來開拓市場營銷,在打廣告方面更花費不少。

「當馬來西亞越來越繁華時,人民也越富有而寧願花更多錢來買好茶,我們的市場就越大,而BOH是好茶,可以拚到好價格。」

因此BOH當時將產品定位拉高,往更精致的茶葉發展,成功拓出大馬茶市的血路而創下領航地位 。而「BOH先生」卡通人物是開端,現在BOH的標語已改成「來Ummph!」,再反映出崔斯坦的巧思。

「我們要說的是這茶葉讓人精力充沛,但廣告社認為不能如此直接,人們會以為那是藥物。所以我們要找另一個新字來取代,我們想到了『ummph!』」

BOH巧妙地將「ummph!」這象聲詞,喫一口後的茶香餘韻所帶來神采煥然、精力充沛的宣示語。

崔斯坦說,如今賣茶的營銷通路已改變,一切倚重批發商,也有進駐一些外商霸市如特易購、家樂福等。「但以前我們的分銷商有多達5000個不同的戶口,老實說我較喜歡這種做法,但現在不可能直接賣茶,因為批發商不會著重在推銷你的茶。」

「除非你有門市直接賣茶,但你又得確保你是坐擁整個門市。」

如今BOH種植的業務已拓展到澳洲種茶、畜牧綿羊,至於在大馬也進軍房地產、油棕,BOH茶款也花樣百出,「要成長,就不能只靠一樣東西,我們不能只有單腳凳。」

掛畫如夢憶前塵





崔斯坦身後的水彩畫作,原來另有奧妙,就是其母在80多年前寫生時,也將他畫進畫裡,如今成為他朝夕相對的緬懷。

原圖:


崔斯坦的辦公室掛滿其母親凱特琳的水彩畫作。畢業自倫敦藝術學院的凱特琳畫作風致雋永,畫作主題皆以馬來亞鄉土氣息的景物人事,如今回望可說掛畫如夢。

崔斯坦指著其中一幅,是吉隆坡廣肇會館關帝廟前,有一位長辮媽姐的背影,抱著一個嬰兒。「那就是我了。我母親將我畫了進去。」

崔斯坦說對歷史非常有興趣,他喜歡收藏中國古瓷,著迷於年浸月淬舊趣美致。「這些瓷器都有故事──來自哪裡,落腳何處。我發現南中國海與地中海一樣,這麼多世紀以來都商貿發達,經過馬來半島,但會去到埃及等地。」

他說,收藏古董瓷器的問題是價格不斷飆高,「你當收集者時用50令吉來買一個瓷器是沒問題,但之後你的口味越來越複雜,你會想到藍白明朝瓷器的美,但那可能值20萬元。」

「所以我去博物館去看就滿足了,我不想擁有它,免得擔心有人打破,或是被偷了。」




崔斯坦的祖父傑克(前排中)1900年開始受聘馬工作當印刷員,其後人相繼在大馬落地生根,其子女包括瑪德蓮(前排左起)、喬治,後排則是崔斯坦之父J.A羅可素、菲利、鮑勃及多納爾。


崔斯坦現在也忙著整理羅可素家族歷史,但歷經戰事、父親早逝,許多資料都流佚了,整理過程緩慢,「我只有靠我的母親、叔叔給我資料。」

不過,目前崔斯坦有一位英國親人已架設網站撰寫羅可素家族史,更可追溯至200年之久。崔斯坦坦言,「這真是大驚喜,我們知道了許多我們之前不知道的事物。」




採訪手記:醰醰名理燭照古今

文:陳富雄

許多人或未發現首都鬧市安邦路,在中國銀行隔壁有一座林蔭花園屋舍,就是「JA羅可素與種植公司」辦事處,讓人驚喜。

我在訪問前挑燈夜讀BOH茶園的歷史,訪問後再細讀J.A.羅可素發跡的家族史,有歷史奄忽之感,但惘然的是覺得一位商業傳奇人物百年孤寂,只能燭照當今我們的歷史的蒼白。

例如吉隆坡舊火車站興建、靠近律師公會總部橫跨巴生河的橋樑、萬撓煤炭山興旺等,都是你品茗一盅BOH茶時,無法聯想到一位英國商人如何牽引大馬晚近歷史的經濟發展。

諦聽談鋒穩健、目光如炬的崔斯坦談起BOH,就有讀章回小說的古況。這位種茶大師的言談樸淺,卻名理醰醰。紅茶是具有風土表徵的農產品,金馬崙BOH紅茶推出多種配合國人口味的茶款,就是大馬人的風土誌,但其精魂來自茶樹。要如何像茶樹般常青恆綠,一家企業要如何生生不息祖傳數代,就是這篇訪談的梗概了。



延伸閱讀:BOH主席崔斯坦:「思想障礙」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