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興的示範

我在一個雨天中走進金三角的某間購物廣場,將濕漉漉的雨傘收摺起來時感到有些狼狽,雨傘的水滴濺濕滿地,而不遠處遍地更是腳步印和水印。

這時我才看到有一個外勞拽著拖把不斷來回地在抹地,但只要雨不停地下,他永遠都抹不清地面的污印,因為訪客影影綽綽,腳步重重,每個人都拖著濕淋淋的雨傘進來。

這時我在尋找著可以裝放濕雨傘的紙袋,這是非常普遍的貼心設備,更重要是防止雨傘滴水,然而遍尋不獲,我只看到那外勞不停地在同一範圍抹地。

這外勞的存在是否有生產意義呢?如果該廣場在入口處放一個任人拿取的免費裝傘紙袋,這樣就不必聘請一個外勞在雨天時抹地而已,更不必讓社會承擔外勞成本。

這或者是一樁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當一切講求如何善用資源,如何增值人力資本時,又或者如何為服務業升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看到一些務虛、奢侈、卻退化守舊的措施,最重要是,我們是否有增值的工作思路?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曼在首幾章中提到,他到訪印度時見證該國在資訊通訊科技與服務業躍進的經歷,包括印度的客戶呼喚中心中員工如何學習美國中部英語口音,又或者遠洋報稅等的外包情節,已勾勒全球化趨勢之餘,印度在服務業的競爭力水平之高。

但在大馬,即使你要撥電至馬電訊詢問電話帳單詳情,卻找不到一個說英文像樣的客戶服務員。

這是競爭力不足。我們也發覺一些不對位的地方,例如在街邊看到一行行用馬來文寫著歡迎外國貴賓來馬出席外交項目的布條高矗時,我也在反問到底這些布條是豎給大馬人讀,還是給不懂馬來文的外賓知道我們在歡迎著他們?

除了不對位,更有不對勁,例如國民服務計劃連一些技術性的后勤工作也搞砸,以致數以千計學員入營報到時進退兩難;如果涉及者是旅客,我們如何交待?

旅遊年來了,卻傳來觀光巴士因播音系統故障、誤時開跑的敗興事件。

你可以說這些都是小事,然而當種種掃興及不對勁的事情以點成面串連起來時,有關當局所喊著的競爭力、增值人力資本、強化服務業、推動旅遊業時,看起來只是一個只有目的的口號,更是現實與理想的反諷。

0 把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