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的武吉免登

大馬政府週二推出的「經濟轉型計劃」,旅遊業是重點之一,特別是矢意將武吉免登商圈打造成可與新加坡烏櫛路媲美的購物天堂時,內行人 讀來,真有敝帚自珍的況味。

武吉免登商圈被圈選為是7公里的購物「走廊」,走起來名符其實是「勞力工程」。細探這7公里路程,若 從吉隆坡陽光廣場走到金河廣場,這商圈可說是「曲折離奇」:沒有直通的鐵軌聯接,步行道「斷裂」──例如僅是隔街對望的金河廣場與時 代廣場,需從金河廣場側門走出來,再穿過簡陋髒亂的狹巷,就可在「黃金地帶」體驗一下「市井」風情。

從陽光廣場到柏威年、飛輪海88、樂天、金河、劉蝶到時代廣場,這些屈指可數的商場都不規律地散佈在商圈,卻是整個商圈最致 命的先天格局,因為大大沖擊人們的移動線,負面影響客流量。

新加坡烏櫛路有十里洋場的氣派,像畫卷攤開,夾道就有超 過20間購物廣場。即使泰國曼谷的巴株萬購物區,僅是一條拉查帕拉宋大道排列著至少5間購物中心,乍看是一片物資豐美、人群無憂的天 國盛況。

而新加坡與曼谷這兩個勝地,最方便的是設有捷運,除了地下街,還有商店街區,磁吸而來的逛街人口,遠超武吉免登。

如今政府要將武吉免登凌亂的購物中心連結起來,到底是鐵軌交通還是行人道?目前從吉隆坡陽光廣場到武吉免登只能靠步行,非 但沒有鐵路與巴士,即使乘搭德士,黑心德士司機可能會征收20令吉。如果是開車,則需要支付高昂的停車費用,還有處處瓶頸的交通阻 塞。

事實上,吉隆坡一帶的鬧區,已呈現出「甜甜圈」現象,中產階級多已移居至市郊如哥打白沙羅、蕉賴和蒲種一帶,以 致鬧區居住人口除了是外勞,在下班時間後,城中就像被甜甜圈挖空般,全因鬧市的生活機能,只供公務、商務為主,但文化休閒的功能,全 都偏移到市郊。

大馬的市郊文化也催生了更多的購物中心,形成社區型商圈,不少甚至是面積遼闊,貨品物種一網打盡,購物已是唾手可得,進城人 次也減少。因此,這些鬧市的購物中心,只能靠遊客與商務人士,但如何可吸引到跨區域的客源?

顧客多寡就是成敗。一般上,一 個商圈的客源覆蓋範圍可分成主商圈客源(方圓5公里之內),而15公里之內的是次商圈。然而僅是武吉免登商圈方圓2公里之內,已有交 通更方便,利惠本地開車人士前往的谷中城在競爭,又如何敵得過在市郊如井噴之勢成立的購物廣場?

僅是今年,大馬已興建逾20間購物廣物,其實大馬購物中心供過于求,美其名是「熟豔」了。而吉隆坡陽光廣場作為大馬購物地 標,也日漸遭許多海外二線時裝品牌當作國際精品來進駐等,被批失去大馬特色。

那麼武吉免登商圈的定位、零售結構又有 什麼優勢?這需另闢文再寫;但武吉免登是大馬目前唯一享有「購物天堂」名譽的商圈,渴求著消費人群時,然而這聲譽就這樣輕易地被「消 費」在發展大計裡頭了。

(刊于2010年9月23日,東方日報,東方群英會專欄)

0 把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