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的爭議點真的是太多了,我先將部內容以新聞報導方式處理了,首篇專題內容就是讓讀者了解一下,到底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租賃與開跑的情況是怎樣,特別是所謂的「鬼城」爭議。
到底有多冷清?套用馮惠珠所給予的數據,就可以反映出實況。然而驅車走進這區內時,那種感覺就等于走在一個剛開張的購物商場中,舉目無物。
所以,你是否要給時間讓人去成長呢?我想是有必要的。不過,我們要痴等與苦守多久呢?
--------------------------------------------------------------
刊于2007年8月6日《東方日報》:巴生港口自貿區起死回生?系列一
前言:
柔南依斯干達和北部走廊兩大經濟特區南北兩地浩蕩出場,中部的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PKFZ)卻在去年11月推介至今,靜寂無聲,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天壤之別。到底何因如此落差?
該自貿區也屬于小型的經濟特區,更屬于大馬首創的綜合商貿與物流的霸型計劃,斥資43億令吉建區,但已被抨供過于求、又一白象計劃。
《東方日報》週日報導自貿區過去3年來「所託非人」后,今以3期系列連載,剖析自貿區如何起死回生。
----------
主文
需時間起步慢 商家相互觀望
巴生自貿區看後勁
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夾道椰樹會讓忙于塵囂的都市人感到睽違與新鮮;迎過椰樹及下車后,聽到海風颯颯以外,佇足一聽時,才發覺這是難得一見的寧靜。
靜態的背后,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主席拿汀巴杜卡馮惠珠否認這是「一湖死水」,「我們已經有近5億總值的投資者落戶了,資金會陸續有來。一切都有因果,我們是一步一步走。」
正確來說,迄至7月杪,自貿區的累積投資額是4億7000萬令吉,料會帶來572個就業機會,而簽租的地皮已多達106英畝。
自貿區劃分為8區,設有642英畝的地皮供租賃以讓投資者依據各自需求建廠,目前僅有1家挪威的石油天然氣公司Aker Kvaerner投入運營,內聘有逾300名員工。
「連Aker都需要一年才建好廠,已簽約的投資者租戶也需要時間去建廠,打樁落戶不是一蹴而就的。」
她指出,另有4間企業已簽租17英畝地皮,投資2億3700萬令吉,料製造75個就業機會,「他們已付了訂金,預料將簽約。」
她繼指,另有6個租戶已伸出橄欖枝有意落戶,不過基于其業務性質需要財政部、國際貿工部的核准,而交通部正努力地斡旋協調,因此仍未有方案。
這6家企業的業務以物流業務、化學品製造進口為主,「一旦通過后,就會有114英畝簽租出去,投資額總值5億8000萬令吉,更可製造320個就業機會。」
自貿區的第3區已建竣512個輕工業的倉庫供租賃,放眼望去一列列藍色屋簷,非常壯觀,但行情呆滯,十室九空。馮惠珠指出,「迄今只有8個公司簽租,不過投資額達680萬令吉,目前已有51名員工上班。」
換言之,倉庫的租賃率不到1%。據現場觀察,只有一間名為Score Asia的大馬與蘇格蘭聯號公司落戶后放置招牌,其余的公司仍悄悄營運。不見川流不息的羅厘,以致場面格外冷清。
由于大幅露天地皮仍然未開發,驅車慢駛時,蔓蔓野草迎風擺動,驀然有一種草原的蒼涼感。
另外,第五區有4幢分別8層樓高的商業大樓。馮惠珠透露,只有6間公司簽租了5400平方呎的樓面辦公室。另外,一座4星級的酒店仍在趕建中。
另有4幢預定興建的商業大樓已宣告腰斬,目前只成為展示室裡的模擬圖。
面對這樣的慘況,雪蘭莪貨運與報關行公會副主席林榮國受詢時坦承,投資者對自貿區只好「你等我、我等你」,觀望等待。
他以「半杯水」的故事來譬喻自貿區的情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多快看到好成績,時間是非常相對性的,但我們看到機會。」
--------------
副文一:
區港聯動:不求所在,但求所流
巴生港口知名天下,更帶動巴生出現多達2000名貨運與報關行業者。巴生港口自貿區成為貨運的新動脈,以「區港聯動」形式,帶動輻射潛力。
區港聯動,可吸引國際航運集團、物流企業,推動港航領域,促進商品流與流金流。
雪州貨運與報關行公會副主席林榮國對《東方日報》指出,大馬的物流市場相較于新加坡與香港,規模不大。其中不少是轉運貨船,意味著貨船只要在其他港口享有優惠,也可在任何地方集散。
事實上,區港聯動的精髓就是「不求所屬,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流」。
他說,「如果自由貿易區成功,市場規模就會擴大,更不會像目前般飄浮不定。有了自由貿易區來定錨,我們不用怕風風雨雨等。」
不過,該公會理事陳廣耀承認,「大馬斥資建造這巨大的設施是非常勇敢的。」
----------------
副文二
●讓中小型企業駐留
雪州貨運與報關行公會主席陳亞明說,貨流與物流關鍵之餘,更重要是中小型企業能借助口岸貿易的機會,出口勇闖海外。
「中小型企業是講求經貿交易,而運輸海外才是出路,而自貿區因保稅而引進各地貨流后,也提供商機給中小型企業臨港加工、開展進出口業務。」
他對《東方日報》指出,中小型商家可在勞工廉宜的的海外國家生產,運回自貿區集拼、分拆、包裝等加值工作,之后再分撥配送出去。
陳廣耀補充,儘管目前本地廠家盛行將生產線落戶中國,但在低成本的考量下,產品被抄襲是一大隱優。
「中小型企業如果擁有產品品牌,應在不同地方分散生產線。例如在越南做甲部份,在中國則做其他部份,之后在巴生自由貿易區組裝集拼起來。」
他認為,在自貿區完工,可防止品牌生產秘訣外流,更可保障產品專利權。「因此,我們可以召集一些規模較小的品牌產品來大馬,別在中國或越南進行整個生產線,而在大馬完工。」
------------
副文三:
●貨運業者的信心喊話
自貿區目前仍門庭冷落,然而業者對自貿區深表信心,更相信死氣沉沉等情況,將是雨過天晴。
陳廣耀說,「柔佛的丹絨柏勒巴斯初建時,人人都說這是白象計劃,但是有成績后沒人敢說話了。批評比指正容易,既然政府將一切設備建設妥當,為什麼我們不善用?」
林榮國也說,「當我們沒有任何設備時,我們喊說『一定要、一定要』。但當我們擁有一切后,我們卻說『沒用的、沒用的』,誰會成為贏家?」
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主席馮惠珠則認為,自貿區裡出現AkerKvaerner主要租戶,已帶起「外溢效應」。因為即將簽租的企業,都是與石油與天然氣行業相關。
「這包括廢鐵倉儲、機械儀器、鋼鐵管業務的公司,隨著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落戶,我想陸續有來。」
在物流功能方面,她繼指,自貿區是要催生出更多船貨的吞吐量,不論是西港或北港,都可發揮出轉撥、中轉、配送與採購功能。
0 把回音: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