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到凡間

如果說大學生是社會的眼睛,那麼大學也是社會的縮影。

博特拉大學近年來紛擾不斷,都是弄權下而泛上種族色彩,也是當今時勢的一種折射。例如博特拉大學華文學會在大學成立16年後至今仍是非法組織,就是讓大學生認識社會時所嚐到的一記耳光。

博大是我的母校。以前我在唸書時,博華活動被逼在沙登華小的禮堂舉行,身邊的朋友說,博華是「地下」組織,理義上來說是非法進行活動,領導層要開會時都是口耳相傳。

對于一個遭校方放逐在規範主流以外的學會,博華的身份地位就像「私生子」。

當時我思及活動不受承認,也放棄加入博華,相信現在不少博大學生也是如此想法。

當時我無法理解,我只記得我曾經偷偷摸摸地購買一件新春晚會的紀念T恤,而同一時間,在國民大學唸書的同學告訴我,他們在國大華文學會的中秋晚會盡興一個晚上,后來才知道理大和馬大也有華文學會,為什麼一個博大就得如此鬼祟辦活動?

以致到現在更被打壓公開活動。 目前高教部長拿督慕斯達法先說華文學會會分化多元種族的社會,后來又聲稱交由專案小組去研究成立大專學會的準繩,博大校方所給的理由更是莫名其妙:不允許單一語言的學會成立。

不過,誰是專案小組成員?而成立各類大專學院時又以何理據、條例行事?

博華申請註冊被拒,因校方和高教部語焉不詳,就顯得沒有依法究辦,更是專橫與強詞奪理的做法。

博華的成立目標是推廣中華文化,為什麼當局要切斷跨文化交流及種族間互動的橋樑?顯然的,有關當局是以偏狹的種族眼光來看待語文與文化,才作出歧視性的解讀。

或許社會人士視博華只是博大校園的家事,以致多年來即使一班大專生拼命吶喊也冷漠以對。可是大家遺忘結社權是民主政治的體現,但現在大學校園裡結社的集體自由權已被否決。

埋在地下走不進凡間,博華申請被拒是否呼應著政府政策某一程度的主張呢?如今沒有獲得政黨人物出面力挺,其實更加劇種族主義的歪風。

0 把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