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部政務次長阿漢說,我國政府大學的67%的大學教授擁有優秀的英語掌握水平,只有33%的英語水平是中上,而這是通過該部調查得到的結果。阿漢還說,政府還得確保保送海外深造攻讀博士的教授講師都得通過「托福」(TOEFL)考試,作為一種提升政府大學師資英語的措施。
這是什麼樣的調查?所謂的英語掌握水平是以什麼為基準來評測?高教部沒有進一步的詳述,如果真的有三份二的教授都深諳英語,那麼這是一項喜事,因為國立大學馬來文至上的風氣一夕改變了。而所謂的「良好」水平是否又是一貫地大馬人的檢測標準而已?就誠如我們常說奉行「績效」制,但只是馬來西亞式的績效。
我們不希望這是有關當局一廂情愿的錯覺,事實上現在大馬國立大學,以馬來文授課還是慣例,甚至已成為常態,即使是上課的課本與參考書是以英語為準,不過有些教授會硬生生將課文等翻譯成四不像的馬來文,只求讓大學生明白講義,此舉若是為了達到有效的教學效益是無可厚非,然而這種現象是讓人感到可悲,因為即使是一名大學教授用英語流利地授課,大學生可能會一頭霧水。
學生英語水平無法配合以外,最簡單的是本地學生的語文掌握能力在小學、中學時根本沒有紮穩根基,一般國中生直至畢業時都無法寫出一篇像樣的英語作文,更遑論應付日后升學高等教育的精深英語,而這也牽涉到整個基本教育質量,然而政府卻以英語教數理科隔靴搔癢來解決問題,但現在已有不少中小學也面對老師無法以英語授課的窘境。
4年前博特拉大學已投資100萬令吉來培訓講師教授用英語授課,我們不知道成效如何。但阿漢指稱所有攻讀海外博士學位的國立大學教授得考獲托福,並藉此來提升整體的英文水平,無疑是莫名其妙的論調,因為這是海外大學對非英語系國家學生的統一入學要求,與政府提升英語水平的努力沒有直接關係。
而即使考生是考獲托福或雅思(IELTS)考試等,即使成績多麼優秀,有效期也只有2年。因此,到底政府祭出什麼良策來推高大學師資的英語水平,甚至是時時維持著高水準呢?
0 把回音: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