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視甘文丁扣留營(1)

這是刊于2009年8月22日(六)《東方日報》的新聞報導,我嘗試以報導文學的方式來書寫,就是因為無法攜帶相機,只能以筆作畫,為顯赫的「甘文丁扣留營」作一個注筆。



霹靂州的甘文丁扣留營在大馬史上「聞名遐邇」,但也是最神秘莫測的扣留營,皆因它形同內安法令的代名詞,而多少年有近2000名不經審訊或定罪的嫌犯被羈押在此。隨著去年杪內安法令逮捕風波與廢除內安法令呼聲日益擴大,到底內安法令下的鐵網生涯是如何?甘文丁扣留營的扣留犯囚禁歲月、生活點滴、營所的設施等一一曝光。

炎熱的晌午,兩隻花貓慵懨地曲蜷在門沿下,木閘門有個安置了鐵絲網的窗口,一把穩牢的巨鎖上扣一室的幽暗,光滑的鎖頭面可反映出你的臉孔,裡面坐著6個被扣留已幾年的內安法令扣留犯。

其中一名網中人背靠著床,趺坐在地上看書,他以迷惘的眼神投射過來,漠然以對之際,我竟然有一種窺視卻反被發現的驚慌。

那兩隻貓隨時都可自由躡足奔跑,但他們的主人被反鎖在一間木制牢房內;上鎖木閘與貓,無疑是囚禁與自由的寫照──這就是甘文丁扣留營的一瞥。


甘文丁扣留營有一個非常玩味的官方馬來文名字,在大門前是寫著「霹靂太平扣留庇護所」(Tempat Tahanan Perlindungan Taiping),讓人聯想起去年中秋節時,政府在內安法令下以「保護記者人身安全」名目來扣押一名記者時,就有會心一笑。

這個在外界被比喻成是「關塔那摩灣監獄」的扣留營,是誇張還是失真?沒有多少人知道。然而大招牌外多了一個「庇護」的字眼,乍看下就少了一份戾氣。而過去數十載因內安法令大逮捕而捲起的政治風暴或沸騰民怨,當身處于扣留營時,就彷如進入了暴風眼中,那是不可思議的一份平靜。

的確,如果沒有看到兩層20公尺高的鐵絲網與帶刺鐵圈的重重防線,整個環境看起來就像一所典型的政府中學校舍。但鐵網後的深不可測與守衛森嚴,不是陰森,而是神秘感,這就是外界對甘文丁扣留營的典型印象。

全因甘文丁扣留營就是內安法令的「代名詞」。在1987年至1989年高峰時期,這裡一度收押700名至800名內安法令扣留犯;然而從1973年至1989年為止,這裡曾囚禁1682名內安法令扣留犯。
這是內政部自4年後,第二次邀請媒體參觀馳名的甘文丁扣留營,這所面佔230英畝,形同130個足球場大小,還包括一片高爾夫球場的扣留營,一入內就是野茫茫的草原,還可見吃草牛羊、小型回教堂等,還有給人一種迥然不同的感覺。

一座連綿的太平山成為天際線的一部份,讓人萌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錯覺。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全因甘文丁扣留營收押的內安法令「居民」:從權傾一時的政府高官到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甚至是「恐怖份子」等,雖然身份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只是嫌犯,不是罪犯。

但當你思索著什麼是青紅皂白時,他們就成了囚犯。

如今有12人在內安法令下被扣于甘文丁扣留營。12人當中,3人渡過了最長的幽禁歲月:7年。而整座扣留營只收押299人,內安法令扣留犯屬「少數」;最多是該些快刑滿釋放的囚犯。


(待續)

0 把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