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愚蠢的一代,在這裡?

原來我們的首相,也是蘋果iPhone用戶,他在兩天後生日時,還會收到在大馬仍未面市的iPad作生日禮物。納吉在週二呼籲大家要如何革新時,透露出他是尖端革新產品下的消費者。

談革新,許多大塊頭的學術理論可隨手拈來,而如何享受到革新,只要你付得起錢就行了。但如何能創造出另一份革新產品,才是最關鍵,因為那是腦袋的結晶。而使用一個智能手機,並不代表你也享有同等的智能,你只是享有奢侈的資訊與便利。

上週新聞部長萊士雅丁去了沙巴,主持分發學生1萬台手提電腦的儀式,這是政府今年3月推出的全國寬頻計劃下的項目之一,目的就是提高寬頻滲透率,進而提振國家生產總值,還要在今年杪將滲透率拉拔至50%,而沙巴州的滲透率,僅達寬頻17.3%

贈送電腦給學生來推高寬頻滲透率,這種邏輯似乎過于簡化、粗糙,那純粹是追求一個數字指標。但怎樣善用上網來追求知識,而非用作交友社交聊天的玩意兒,怎樣善用電腦提升學習與教學,才是重點。

配備硬體建設來提升教育,這種「捷徑」做法還是樂此不疲。但別忘了前幾年教育部鬧出一連串學校電腦室承包商誤期峻工的醜聞後,如今更干淨俐落的做法是:贈你一台電腦,就不用煩那麼多──多麼典型的馬來西亞津貼文化。

佈下寬頻的「天羅地網」,讓資訊四通八達地流通,一個使用著iPhone或其他智能手機的新世代可隨時遨遊網海,乍看是酷極的事。但能四處上網,與學習效果、提高學術成績是沒有直接關係,國外有許多實例推翻了這種誇大其詞的電子學習成效。

而精于上網,也充其量新生代的「電子悟性」高。但學生拿著手提電腦上網,他們真的會打開知識性的網頁去閱讀?而能隨時上網,就足已能讓人博學多才?

海外已有不少學者,已將這種網絡文化如何愚化人民、如何侵蝕捧書閱讀興趣的的現象撰書出版,包括美國一名英語教授馬克.鮑雷林著作的《最愚蠢的一代》,裡頭舉出美國青少年上網成癮後,不止是玩物喪志,更有連串資料舉證當今美國青少年學術成績滑落。

在大馬沒有多少人會對這類沒聳動,靜態卻影響深遠的文化現象去探討。但我們看到每年SPM特優生多得如鼠系繁衍,誰會懷疑我們是否已催生了愚蠢的一代?

如此多高官吹捧網絡文化,而送電腦給學生是皆大歡喜的事,誰會理會這是民粹做法?這種耗用公帑的作法是否奏效?

或許有關當局還摸不著什麼叫「革新」,一如你要吃魚,應該學習怎樣捕魚,但只學習怎樣拿刀叉來吃魚,那叫無知。



(刊于「東方群英會」專欄,東方日報,2010年7月22日)

0 把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