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不應只是口號

大馬的政治除了流行陰謀論外,另外就是口號。口號有時像一支朗朗上口的歌曲,你只記得其旋律,哼幾句,就沒有下文了。但是口號不是用來哼唱或朗讀,而是用來實踐,將理念化為行動,才有真正的意義。

我們有過多少個讓人難忘的口號?20年前前首相敦馬哈迪剛上任時,要在公共機關實行A、B、C(可信賴、廉潔、有效率的英文字首簡稱)的口號,易記且意義深遠,還有打卡制佩戴名卡等的措施,但口號是否有實踐?22年後,阿都拉在5年半上台時,他說,要改進公共機關的繁文縟節,即是將ABC的內涵刮了一個耳光。

馬哈迪施政時也推出「購買國貨」的口號,其實是要扶持本地工商業。去年貿消部也轟轟烈烈推出購買國貨運動,這也是逾20年後的事情。

到底這個口號在20年前實踐時是否有達標?我們是否有檢驗其成果?為何要渡過一個世代的時光後,又「舊瓶裝舊酒」起來?同時,滄海桑田的20年,如今已是邁入全球化、生產線往廉宜成本國家推行,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國貨?怎樣推行購買國貨運動才奏效?

日本人對購買國貨的堅持,雖說是一股推動經濟的動力,但已成了一種偏執。如今已有人對日本人的購國貨意識挑起批判,然而大馬還是要倒退車循舊路?

一個口號往往只是帶來聲嘶力竭的吶喊快感,或是鋪排出聲勢浩大的嘉年華,之後呢?就是歷史重演,不理是否脫節適用。

再倒退至5年前阿都拉接棒時,我們為「與我共事,不是為我做事」的告白感到動容,當時此話成了一句口號。另外,還有押韻式的「光輝、輝煌、昌盛」的口號,那是一句興奮劑般讓人腦袋發熱。所以我們創造了「比天高」的民族而送了大馬人上太空。

當然,一個口號若要成為耳熟能詳的「金句」,則是要瑰麗眩目、創意與凝練,有技術含量而不空泛,配上歷史的格局,才能膾炙人口。

然而,這些口號如今成為阿都拉時代的一個淡淡的記憶,卻不是一個政治遺產。我記不起阿都拉更多的口號了。如今迎來新首相納吉的時代,我們再聽到「一個馬來西亞、人民為先、表現為首」治國新理念,這是否只是一個口號?現在還是言之過早,不過這將成為納吉新時代的標籤。

但若再回頭看,每年的國慶日時我們總有不少積極向上的口號,離不開團結、國家富強等的理念。你是否有認真地感悟過這些口號的真諦、你是否記得這些意義深遠的口號呢?如今納吉喊出「一個馬來西亞」的口號,讓我產生一種浸淫在國慶日氛圍的感覺。

口號可以將一切事情簡化,但我們講求洗練、即使不深入,但可觸動人心。口號有時可以成為一種「信仰」,因許多商品就是靠一個口號來千古不老。

口號也可以是一顆乍遠還近、指引方向的星星,或許可以讓你走出大海的迷航,然而在一座城市迷路時,你寧愿擁有一幅地圖來走出迷途,更甚于抬眼望一顆星星──方向與路程是兩碼事,人們要知道「去哪裡」以外,也要知道「怎樣走」。口號不應只是口號,而是一幅地圖。

1 把回音:

Unknown 提到...

這就是大馬的政治,我已經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