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週來有兩大項目,都靜悄悄地被忽略了──上週六(18日)的世界閱讀日,以及日前大馬消費人聯合會推介的「無電視週」來促進家庭關係。老實說,馬來西亞人的閱讀風氣低落,已是公認事實,而電視稱霸日常人生活,更是現代人一種必然的生活型態,這兩種現象雖是透支的話題,但本質上是相通的。
總結而言,這都是吸收資訊的方式,特別是目前已晉入速食文化與讀圖年代,視覺快感至上,到底如何淬沙揀金,在資訊轟炸的情況下是一種考驗。
上週副首相兼教育慕尤丁透露其實馬來西亞人的識字率雖在東南亞國家中屬高,但偏好輕鬆書籍──從報章到雜誌,但只有3%真正地捧卷閱書。但與美國人相比下,53%美國人是閱讀小說,另外46%是選擇非小說性的讀本。這反映出大馬人在吸收資訊時,似是吃零食多過吃正餐,問題是零食是否有營養?這就是大馬人的學養水平了。
只是我好奇怎麼大馬人只有1.6%愛讀漫畫,這似已失真──粗略觀察許多大馬人瘋狂漫畫多于讀文本,特別是青少年。
而霹州皇儲拉惹納茲林則憂慮當前撰寫謾罵詆譭他人的書寫文化會危害族群關係等。這都精確地反映出大馬閱讀文化的一面。其實一個社會的文化底氣,與閱讀人口的多寡與閱讀品位有莫大關係。在台灣,即使是公共巴士也會刊出詩歌比賽得獎作品的詩篇;而在大馬一場又一場的書展,卻是以風水、食譜或是「心靈雞湯」等激勵書籍掛帥大賣。
至于讀報,只要《星報》與《新海峽時報》的哪則新聞有放上「性」這字眼,一定會榮登當天網頁上「最多閱讀次數」的排行榜中。
當然,閱讀輕鬆題材是無罪,但這些讀本的資訊技術含量不高。長期固守在雜誌報章刊物等,閱讀選擇是廣而不深、多而不精,對一切事物的認知會流于片面,欠缺反思與批判性,閱讀人口是甘于受資訊餵養,意識型態上是自我鈍化、甘心被收編話語權。所以讀報就只讀標題,選書的口味就以實用性與功利性為主。
至于關電視一週的活動,用意是良好,但沒內涵、務虛、粗糙。究其實,電視目前已漸式微,之前有項調查報告指稱網民寧愿電視機壞,多過無法上網。
上網已呈橫掃千軍之勢,其影響力更甚大于電視機。而說到底,只要一切有熒幕的消費娛樂,都已成為現代人的心靈寄託,從戲院到電視機、從卡拉OK到Ipod,從Gameboy到手機,這已是後現代消費社會的主流,現代人反過來已被這種娛樂產品「消費」。
我們不能僅僅關電視一週,就能拉近人心疏離、促進家庭關係,而是我們怎樣善用電視,來寓教于樂,或打造有品質的天倫樂時光。
其實電視與其他有螢幕的消費品,充其量是一種媒介,正如用餐時的餐具,你總不能因為覺得食糧沒營養、傷胃,就吁請別人丟掉筷子與刀叉。那倒不如挑選良好食材來准備食物。不論是電視或讀物,內容與素質才最重要,當然閱聽眾要知曉如何深度吸取資訊,也是另一道關鍵。
1 把回音:
如果连看漫画的人数都那么少,我们就真的能确认一点,国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少接触书本,别说了,连现在的孩子拿课本来看都难。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