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上網成為反智文化


上世紀70年代,多種個人的小玩意兒如電動遊戲機、即影即洗相機相繼面世,整個時代的精神是「唯我主義」。而如今到了新世紀,就是資訊時代稱霸,通過互聯網橫掃天下,更造就了電腦前就是唯我獨尊、享樂遊戲的盛世年代。

中國劇作家魏明倫已將當前比喻為「居室文娛」時代,即是在家裡的方斗之室也可以找到娛樂,為輔的則是「廣場文娛」,去看演唱會、大型慶典或是球賽等的活動,尋求的是氣氛渲洩,我想商場購物也是一種廣場文娛。

國際市調公司尼爾森發佈的最新調查顯示,大馬人上網都是以下載、收聽與觀賞歌影視娛樂為主的內容,而且電玩更是主流派。這項調查無疑是道出大馬人現今居室文娛的最佳典範,更貼切地描繪出上網不只是一種時尚,而是製造出嗜網成癮的新生代。而且即使不是個人上網,只要到網咖一瞥就可以看到不少網蟲是玩著網上電子遊戲,這也是居室文娛。

這是一個資訊百花齊放的年代。然而,我們也是被資訊寵壞的孩子。電腦的普及化與寬頻服務高滲透率,造就居室文娛的盛行,然而當中一些靜態變化不得不注視。

如果上網普及是催生到大馬青少年將精神寄生在網上虛無的電玩、歌影視產品,他們可能懂得如何另闢蹊蹺去下載尋獲最好聽的歌曲,甚至是成人電影,但未必知曉如何找到專門的資料。在良莠不齊的網絡資訊淹沒下,大馬網友是否有能力去淘沙煉金,去掌握到真正的知識?他們也可能懂得使用最新的軟件來上網便利自己,但這只是沿用著前人製造出來的技術,他們並沒有真正掌握高科技。

而很多年前我們喊了「知識經濟」的口號,但如果大馬人只是沉溺在遊戲人間的上網消遣文化而沒用作教育工具、累積知識財富,那等于是走上了歪路。

創意與知識,是檢視大馬網民上網型態的兩道關鍵,我們只怕上網製造出反智的新世代。

在上網的享樂主義盛行下,這是寓娛樂于生活,其實也衍生出社會的另一種精神面──將精神寄託在安逸休閒,而且以「便捷」掛帥、講求速度的上網心態,只是製造出一種即食、務虛、無謂太過認真的精神價值觀,特別是對于新生代而言。例如即使在網絡電玩中你能靈活應變,是否會培育中現實生活中一個只懂得閃身走人、走精面的投機份子?

遊走在網上圖文並茂、動感聲音皆全的內容,人心是否更加澹定?太多的資訊選擇,心智不成熟或判斷力不夠,只會照單全收吸收垃圾資訊。過于強調畫面與視覺上的感官刺激,也只是片刻虛幻的駐留。我們又是否看到這些即食資訊深化我們的文化素質?用獵奇心態上網,對諸事只是閒好奇,我們會否因此淡化了更多人文與社會關懷?

調查顯示,大馬人家有一台電腦,幾乎與電視機同步成長,電視機遲些會被淘汰,因為人民已可以上網找到自己要看的節目。當你現在還在大馬電視台看到接吻的畫面被刪去時,或許客廳中的一個孩童早在互聯網上偷看到更多肉體接觸的畫面。我們也見證著唱片行凋零,因為非法免費下載歌曲已切斷人們購買唱片的慾望。

當然,若換個正面角度來說,上網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力量,將話語權與自主權歸還到用戶手中時,就不再是唯唯諾諾、規規矩矩了,而是一種反權威、擺脫餵食的展現。或許日後,「有關當局」這字眼也不再震懾了,因為現在已是唯我萬歲的上網年代。


0 把回音: